《科技日报》:药物与功能细胞结合成为细胞偶联药物,已上临床!
2024-08-13 点击量:1021
近年来,药物与功能细胞的结合已成为一种创新的药物形式。
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药学院顾臻教授和王金强研究员(浙江大学药学院博士生王延芳为第一作者)等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上发表了题为:Cell-Drug Conjugates 的综述论文,正式将该类药物形态定义为细胞偶联药物(Cell-Drug Conjugates,CDC)。并概述了其设计策略、偶联技术和在治疗癌症、免疫疾病等领域的应用进展。
细胞偶联药物通过将药物分子与特定细胞(如红细胞、血小板、免疫细胞或干细胞)直接结合,利用这些细胞的特性来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治疗效果。根据所用细胞的不同,这类药物可分为红细胞偶联药物、血小板偶联药物、白细胞偶联药物和干细胞偶联药物等。
细胞偶联药物的组成及其功能
在CDC的开发中,细胞与药物的偶联策略可分为共价修饰、非共价修饰、和基因工程三种主要方法。共价修饰涉及氨基、硫醇、羟基的化学反应、代谢反应和酶促反应,这些方法通过稳定的化学键将药物固定在细胞膜上。非共价修饰包括静电相互作用、生物素-avidin结合、受体与配体的特异性识别、膜融合、脂肪链插入、超分子主客体相互作用等,这些方式利用物理或生物相互作用实现药物偶联。基因工程则是通过基因转染来促使细胞直接表达治疗分子或药物结合位点。
在制备CDC的过程中,挑战在于保持药物活性和细胞活性的同时,确保药物的有效偶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