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费及信息查询

友情提示:请输入身份证号或有效电话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肠道细菌如何“操控”你的健康?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有话要说

2025-02-05    点击量:672

中科院院士施一公先生,在一则精心录制的科普视频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饮食与个体罹患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其缘由何在?让我们细细道来——


在人类的肠道之中,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微生物群落,其细菌总数远远超越了人体自身的细胞总数重量更是可达一至两公斤之巨。这一惊人的事实,不禁引人深思:饮食,与这一庞大的肠道菌群之间,究竟如何相互作用,进而影响着我们的人体健康乃至疾病的发生呢?
在维护人体健康的诸多因素中,肠道菌群的秘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细菌的数量惊人地达到了100万亿之众,种类更是繁多,涵盖了1000至2000余种,其总体重量甚至可达2公斤,这一数量级是整个人体细胞数量的整整十倍!这一庞大的微生物群落,无疑构成了我们体内一个不可忽视的“微观世界”。

肠道菌群依据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有益菌、中性菌以及有害菌。这些微小的“细菌居民”,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如同精密的调节器,维持着肠道乃至整个机体的平衡与稳定。

有益菌
(1)作用:这些细菌堪称肠道的“忠诚卫士”,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消化过程,还能合成诸如维生素B群和维生素K等重要营养物质,并发挥着维护肠道屏障完整性的关键作用。

(2)典型例子:双歧杆菌与乳酸菌作为有益菌的代表,广泛存在于人体肠道中。双歧杆菌擅长分解纤维素,生成短链脂肪酸,这一过程对于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乳酸菌则通过发酵乳糖产生乳酸,有效降低肠道内的pH值,为病原菌的生存设置了重重障碍。

(3)健康益处: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有益菌的数量与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率以及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这些“忠诚卫士”在维护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性菌(“中立势力”)

(1)作用:此菌类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作用。它们既可以作为有益菌,协助人体维持健康状态;也可能在环境变化(如抗生素的滥用、饮食结构的改变等)的影响下,转变为有害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2)典型例子:肠道内的某些共生菌便属于中性菌的范畴。在正常情况下,它们与宿主和平共处,共同维护着肠道的微生态平衡。然而,一旦肠道环境恶化,这些共生菌便可能“倒戈相向”,成为引发疾病的罪魁祸首。例如,肠杆菌属中的部分菌种便具有这样的特性。
(3)健康影响:中性菌的比例失衡,尤其是当有益菌数量锐减时,可能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增加患病的风险。因此,保持中性菌的稳定状态对于维护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有害菌
(1)作用:这些细菌如同潜伏在肠道中的“敌军”,时刻威胁着人体的健康。它们能够引发多种疾病,尤其是在肠道环境失衡的情况下,其致病能力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2)典型例子:沙门氏菌、幽门螺旋杆菌以及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等均为有害菌的典型代表。沙门氏菌常导致食源性疾病的爆发,给人们的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而幽门螺旋杆菌则与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密切相关,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3)健康威胁:有害菌的过度繁殖不仅可能引发急性肠道感染,还可能导致慢性炎症、肥胖、代谢综合症以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因此,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维护一个健康的肠道生态系统对于促进个体的整体福祉至关重要。那么,我们日常所摄入的食物究竟如何影响这些肠道内的“居民”呢?食物不仅是机体获取能量的源泉,同时也是肠道微生物群落不可或缺的“营养食谱”。

具体而言,高纤维饮食,诸如水果、蔬菜等,对有益菌群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反,高脂、高糖的饮食模式则可能诱发有害菌群的过度繁殖,进而打破肠道生态平衡。

高纤维食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材,例如全谷物、豆类、水果及蔬菜,是促进有益菌群茁壮成长的关键因素。膳食纤维在肠道内经过发酵过程,会生成诸如醋酸、丙酸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这些物质不仅为肠道细胞提供了必要的能量,还兼具出色的抗炎效能。
发酵食品:诸如酸奶、泡菜、味噌及康普茶等发酵食品,富含活性益生菌,能够直接为肠道补充有益菌群。研究表明,定期摄入此类食品,能够有效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进而提升机体的免疫功能。坚果与种子如杏仁、核桃、亚麻籽等坚果与种子类食物健康脂肪及膳食纤维研究显示,这些食物能够,同时降低有害菌的比例,从而显著改善肠道健康状况。
高糖食物:过量摄入糖分(如甜点、含糖饮料)可能导致群的迅速扩张,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一些研究指出,高糖饮食会促使某些有害菌(如部分肠杆菌属细菌)的数量激增,从而加剧机体的炎症水平。动物性蛋白研究发现,红肉及加工肉类的摄入与群的失调现象密切相关。这些食物可能促进某些群的繁殖与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联。Omega-3脂肪酸:富含Omega-3的食物深海鱼类籽油及胡桃)对肠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另外它还能够促进有益菌生长,并通过其抗炎机制改善肠道功能。
多酚类食物:如红酒、绿茶、蓝莓等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能够促进有益菌抑制有害生长。显著提升肠道的微生物多样性。
高盐饮食:过量摄入盐分可能对肠道菌群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有害菌群数量增加。高盐饮食被认为会促进某些与慢性病相关的细菌增殖,从而对整体健康构成威胁。

肠道菌群移植(FMT)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展现出极为显著的应用潜力与价值。近年来,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日益受到医学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FMT通过精密的操作,将健康供体的肠道菌群以科学的方式移植至患者肠道内,旨在恢复并维持其肠道菌群的正常平衡状态。

肠道菌群移植(FMT)在疾病治疗与改善广泛适用性,具体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几类重要疾病:
在消化系统疾病领域,FMT对于艰难梭菌感染(CDI)、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功能性便秘(FC)、肠易激综合征(IBS)、菌群紊乱相关腹泻以及肝硬化等具有显著疗效;
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被探索性地应用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癫痫等疾病的治疗,展现出潜在的治疗价值;
在精神系统疾病领域对于自闭症、焦虑症、抑郁症、多动症以及抽动综合征等疾病的改善亦备受瞩目;
此外,FMT在代谢相关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相关疾病的治疗中也展现出广阔前景,包括但不限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以及肿瘤免疫治疗的增敏与肠炎改善等;
同时,难治性肿瘤、过敏性或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独特优势,如自身免疫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强制性脊柱炎、免疫性骨关节炎、过敏性皮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移植抗宿主病(GVHD)以及肝性脑病等。

这些疾病广泛涉及消化、神经、精神、代谢、肿瘤以及免疫等多个医学领域,充分证明了FMT在治疗多种复杂疾病中所具备的巨大应用价值与广阔前景。
饮食不仅是人类获取营养的基本途径,更是塑造与影响我们肠道菌群结构的关键因素。这些微小而神奇的细菌,犹如一支默默奉献的健康守护者队伍,在我们的体内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或借助(FMT)这一先进治疗手段,我们能够有效地调整与优化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健康,远离疾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