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诞生:浙大二院细胞疗法成功对抗红斑狼疮
2025-02-15 点击量:657
1月8日,健康时报记者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获悉,自2024年8月开始,该院开展CAR-NK细胞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至今入组的3位患者效果显著。相比大众熟知的CAR-T疗法,这是一款“货架型”产品,可实现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
来源:《健康时报》2025年01月14日,原题《细胞疗法治疗红斑狼疮》
23岁的小童(化名)病症主要表现为视神经炎,几乎是一夜之间,视力模糊起来。该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吴华香告诉健康时报记者,红斑狼疮仍需要终身治疗,大部分患者都要使用激素药物、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小童在应用大量药物后,视神经炎仍旧没有得到良好控制。
2024年9月,在吴华香的门诊中,她跟家人决定尝试CAR-NK细胞疗法。治疗时长半个月,出院第五天,小童的世界明亮起来,看东西清晰多了。目前,小童每月都需回医院观察随访,小剂量激素药的使用也在逐渐减少。
吴华香介绍,年龄在18-65岁之间,病情较为严重、反复且常规治疗无效、重要脏器功能和血液指标符合研究入组标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在接受风湿免疫专科医师的评估后,考虑应用CAR-NK细胞疗法。
该院血液内科主任钱文斌介绍,与传统治疗不同,细胞治疗是“活”的药物。目前,CAR-T细胞治疗在难治性血液肿瘤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往往需要“一患一定制”,成本高昂可及性差。CAR-NK细胞治疗有望降低成本,提高可及性。此前浙大二院血液科已将CAR-NK应用于淋巴瘤患者身上,完全缓解率达55.6%,这给了他们扩展应用于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身上的信心。
目前,CAR-NK细胞疗法在国内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除浙大二院已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患者,河南省肿瘤医院也正开展该疗法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相关临床试验。
CAR-NK细胞疗法
CAR - NK 即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 Natural Killer)细胞。它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识别肿瘤相关抗原的单链抗体片段(scFv)和 NK 细胞的活化受体等信号分子连接起来,构建成嵌合抗原受体,使 NK 细胞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
NK 细胞主要来源于外周血、脐带血或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从外周血中获取 NK 细胞相对简单,通过采集健康供体或者患者自身的外周血,经过分离、纯化等步骤得到 NK 细胞。脐带血也是 NK 细胞的良好来源,其中的 NK 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和较强的细胞毒性。而利用 iPSCs 诱导分化为 NK 细胞则为 NK 细胞的大量获取提供了新的途径,这对于细胞治疗的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CAR - NK 细胞疗法有望在肿瘤治疗和红斑狼疮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如何优化 CAR - NK 细胞的制备工艺,提高细胞的活性和持久性。同时,对于 CAR - NK 细胞在实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如通过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来增强其抗肿瘤效果。如果能够克服目前面临的一些挑战,CAR - NK 细胞疗法可能会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