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费及信息查询

友情提示:请输入身份证号或有效电话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肠道菌群移植的是“菌”不是“粪”

2025-02-19    点击量:654

一个健康人其肠道微生物超过99%是细菌,数量多达100万亿个,约是人细胞总数的10倍。这些肠道菌群共生共存,在数量上处于相对平衡。如果肠道菌群失衡后怎么办呢?可以通过补充益生菌或药物来调节菌群,然而人体肠道细菌种类超过1000种,60%以上是人类无法成功培养的,且益生菌产品提供的菌群较为单一,也无法完全直接地让菌群恢复平衡。于是,肠道菌群移植,这项新技术应运而生,在世界范围受到专家们关注及运用。

什么是肠道菌群移植?
肠道菌群移植(FMT)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肠道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有效纠正肠道菌群紊乱从而达到治疗肠道内外疾病的目的。近十年来,FMT在治疗肠道内和肠道外疾病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给肠道内和肠道外疑难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颠覆性的新策略。《肠道菌群移植供体筛选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目前全世界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FMT临床试验超过300项,已治愈数万例患者,其中有50多项在儿童中开展。

肠道菌群一直安全吗?
移植的是“菌”不是“粪”。肠道菌群移植的安全性主要与两方面因素有关,即供体的生物安全性和移植的操作安全性。
供体不仅要筛查排除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已知传染病,还要排除寄生虫、条件致病菌感染,甚至连饮食习惯、排便习惯、情绪状态、肿瘤家族史都要进行调查,不符合要求的排除。而移植操作的安全性主要与移植方式有关。如经内镜移植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手段,经胃镜、结肠镜移植操作风险与常规胃镜、结肠镜检查的风险基本一致。医生需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移植方式。肠道菌群移植技术总体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多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些症状一般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
肠道菌群移植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目前菌群移植技术可应用于治疗如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放射性肠炎等肠道相关性疾病外,还用于治疗一些非肠道疾病,如肝脏疾病(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谢综合征(肥胖、糖尿病)、帕金森综合征、抑郁症、孤独症等。
肠道菌群移植的实施途径有哪些?
口服:将处理后的菌群装入胶囊、微胶囊、油剂中,患者直接口服。
鼻饲管:在内窥镜辅助下,将固定管从鼻腔植入肠道深部并固定,体外端沿肠道与外界相通,可直接从鼻腔输送菌液,完成菌群移植。
胃镜或结肠镜下移植:在胃镜或结肠镜的引导下,将菌群悬浮液直接注入患者肠道内。
免责声明
图文源自网络
仅为科普宣传(非广告)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